羊城晚報訊 記者林世寧,通訊員王麗霞、蔡珊珊報道:18日,由諾貝爾獎得主、美籍華人物理學家丁肇中主持的阿爾法磁譜儀(AMS)項目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使得人們對高能宇宙射線的本質有更深入的瞭解,並使暗物質存在的爭議趨於明朗。
  據瞭解,安裝於國際空間站上的AMS已捕獲分析了410億個宇宙射線粒子,其中1090萬件經辨認為電子與正電子。AMS測量了能量在5億至5千億電子伏特之間的“正電子分率”(即正電子數占電子與正電子總數之比例),發現此分率在80億電子伏特時開始快速增加,顯示有新的正電子源存在。
  正電子分率最高點出現在275±32 GeV(1GeV為十億電子伏特)能量級處,隨後更高能量的正電子分率出現下降。參與該項目的中山大學教授何振輝表示,此後正電子分率是緩慢下降還是快速斷崖式下降尚有待更多的觀測研究。據瞭解,觀測過程中多出的正電子分率在百分之三的誤差範圍內是各向同性的,強烈顯示高能量的正電子可能不是來自某些特定的方向。
  何振輝進一步解釋說,關於正電子的來源,有兩種觀點,一則認為來源於高密度的脈衝星,一則認為來源於暗物質,根據目前觀測到的結果,除非脈衝星在宇宙間是平均分佈的,否則這些正電子更可能是來源於暗物質。
  何為暗物質?何振輝解釋說,一般認為,目前我們通過肉眼和儀器可觀測到的宇宙只占整個宇宙的不到5%,剩餘的25%為暗物質,其餘的則為暗能量。目前,科學家們正在通過多種手段證明暗物質的存在。
  對暗物質的研究有何具體價值?何振輝表示,發現暗物質,將直接改寫物理理論。很多人可不知道相對論、量子力學有何具體用處,其實生活中他們無處不在,例如手機導航的GPS,如果不借助相對論進行修正,定位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準確,而所有半導體產品幾乎都是在量子力學理論基礎上研究而來的,所以暗物質的發現有可能直接改變人們的生活。
  林世寧、王麗霞、蔡珊珊  (原標題:若發現暗物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l64rlxe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